为充分发挥学业导师的领航作用,5月23日,法学与社会学学院笃行生涯工作室成功举办首期“导师领航”学业规划交流会。本次交流会聚焦涉外法治人才培养主题,特邀学院学业导师李西臣教授担任主讲,学院党委副书记廖磊、辅导员齐鑫及20余名法学、知识产权学生代表共同参与。
在“导师开讲”环节,李西臣教授以“涉外法治人才的成长密码”为题,构建“认知-规划-实践”三维指导体系。通过大数据呈现涉外律师行业人才缺口与薪酬梯度,结合“某跨国并购案法律争议”等典型案例,系统解析涉外法治人才需具备的复合能力矩阵。针对学生普遍关心的学业进阶问题,李教授提出“语言能力筑基”“比较法训练”“模拟法庭实战”的三阶成长路径,建议学生在大二完成法律英语认证考试,大三参与国际商事仲裁模拟赛,大四争取红圈律所实习机会。互动环节掀起“师生对话”热潮。王同学就“国内考研与出国留学如何抉择”发出疑问,李教授从职业目标倒推规划方案,建议意向涉外业务者优先积累国际组织实习经历;张同学请教法律业务能力培养策略,获得“从尽职调查模板研读到参与跨境并购全流程”的成长建议。
会议现场(一)
“笃行”生涯赋能工作室主持人、学院党委副书记廖磊总结时强调,本次交流实现了从宏观视野开拓到微观路径指导的突破,学院将持续深化“导师领航”品牌建设,积极发挥学业导师作用,构建学业指导体系,重点关注涉外法治、数字法学、基层治理等特色领域。未来将通过建立导师智库、编制《“笃行”生涯手册》、链接资源开展海外名校研学等举措,形成“目标锚定-路径规划-资源对接”的链条导航赋能培养机制。
会议现场(二)
据悉,工作室将按月推出企业法务、司法考试、学术科研等专题指导,通过建立值班制度、学业规划档案和成长效果评估体系,切实提升生涯教育实效,为培育新时代卓越法治和基层治理人才注入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