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DeepSeek时代的人工智能法律治理”学术研讨会在西华大学召开

发布者:管理员发布时间:2025-03-25浏览次数:42

2025322日,由四川省法学会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法治研究会主办,西华大学法学与社会学学院、西华大学学术期刊部承办的Deepseek时代的人工智能法律治理学术研讨会在西华大学成功举办。本次大会汇聚了来自中国政法大学、华东政法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东南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上海师范大学、西华大学、四川大学、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成都理工大学、四川师范大学、西南交通大学、西南科技大学等高校、科研机构的70多名学者,聚焦人工智能法律治理的前沿议题展开研讨。会议旨在通过深入交流与合作,探讨如何在后Deepseek时代构建科学、合理的法律治理框架,以应对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带来的挑战与机遇。

会议现场(一)

本次大会开幕式由四川省法学会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法治研究会会长、四川省司法厅副厅长郑鈜主持。

西华大学副校长费凌教授代表西华大学致辞,表达了对所有参会专家学者的欢迎并预祝大会取得丰硕成果。

会议现场(二)

围绕本次大会主题,上海市法学会数字法学研究会会长、华东政法大学法律学院马长山教授强调了在AI治理中认真对待系统性风险的重要性,当前人工智能发展面临常规性风险和系统性风险两种主要风险,这些风险特别是系统性风险需要通过法治化治理来有效应对。中国政法大学数据法治研究院张凌寒教授提出了人工智能法治研究的十大议题,这些议题直接来源于算法工程师的合规问题、企业法务的决策焦虑、监管者的执法困惑以及法官面对的新型案例挑战。张凌寒教授所提出的十大议题为参会者提供了多维思考角度,激发了深入讨论。江苏省法学会数字法学研究会会长、东南大学科技处处长王禄生教授则介绍了法律垂域大模型应用的具体场景,他提到这些大模型主体大多为高校、企业和法院,实际应用场景也十分广泛。西南政法大学人工智能法学院院长陈亮教授则着重探讨了在全球立法竞次背景下中国AI立法的方案选择,指出当前人工智能正从产业竞争向规则竞争转向,全球人工智能立法也从竞优向竞次转变。

专题发言阶段由西华大学法学与社会学学院院长张邦铺教授主持,这一阶段议题全面且深入。四川大学法学院王竹教授重点提出了人工智能对用人-使用关系责任体系的影响,通过分析人工智能技术在不同应用场景下对责任体系的挑战,从而提出相应的法律建议。四川省法学会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法治研究会常务副会长汪灏教授则探讨了数字法学学科建设路径,他针对当前各高校数字法学学科建设的具体情况,归纳了专业化建设路径和协同化建设路径,并提出西华大学数字法学学科发展应该向先进院校学习,走协同化建设路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赵精武副教授的发言主题为《论人工智能技术治理体系的中小企业特别治理机制》,详细阐述在人工智能技术治理体系里中小企业的特殊地位和作用。为支持本次研讨会召开,华东政法大学数字法治研究院在会议当天网络首发了《数据治理年度观察报告(2024)》,华东政法大学数字法治研究院副院长韩旭至教授系统介绍了数据治理年度观察报告内容:数据制度探索的持续深化、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数据治理探索、数据竞争性权益保护溢出效应及数据治理与政务数据利用的隐忧。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徐小奔教授则关注到知识产权制度对人工智能发展的推动作用,提出了要素激励、环节激励、场景激励三种激励方式。上海师范大学哲学与法政学院杨帆讲师的发言题目是《人工智能治理中平台责任的法律定位》,系统阐述了人工智能治理中平台责任的法律定位,指出平台企业在数据处理、算法决策及信息传播中扮演着关键角色,有必要在法律层面明确其数据隐私保护、算法透明度及内容监管等责任,以确保人工智能技术的可控性与合规性。

自由发言阶段由西华大学法学与社会学学院副院长王黎黎教授主持,这一阶段议题涵盖了从人工智能基础理论研究到实际应用的各个层面。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一级高级法官洪磊、成都市律师协会副会长黄明华、上海联合(成都)律师事务所股权高级合伙人、管委会主任罗泽刚、第十届四川省律协医药卫生健康专业委员会主任邓明攀、广元市法学会民商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四川天投律师事务所首席律师张璐、西华大学法学与社会学学院王娜讲师等依次分享了司法人工智能应用的最新场景、人工智能对律师行业的挑战与影响、未来法律教育如何应对人工智能技术发展、“法律AI”到“AI法律”的转变、如何培养适应时代的复合性法律人才等最新研究成果、创新思路以及实践经验,针对如何应对人工智能难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会议合影

此次研讨会深入探讨了后Deepseek时代人工智能法律治理的诸多方面,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大家达成了重要共识:未来携手共进,共同推动人工智能法律治理学术研究与实践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