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与社会学学院举办学术讲座——计算法学导论:当法律遇见人工智能

发布者:张雪征发布时间:2025-09-12浏览次数:10

911日上午,西华大学法学与社会学学院邀请四川大学图书馆副研究馆员、四川大学法学院法律大数据实验室研究人员张妮博士,在学院新模拟法庭开展题为“计算法学导论:当法律遇见人工智能”的学术讲座。本次讲座由学院陈珊教授主持,学院法律硕士研究生及部分本科生积极参与。

讲座现场(一)

张妮老师以《计算法学导论》为主题,系统梳理了人工智能与法律交叉学科的研究脉络与发展趋势。她指出,在数字化浪潮中,人工智能技术正深刻重塑法律领域的运作方式——从算法辅助裁判、AI生成合同,到基于大数据预测判决,法律已不再仅仅是传统的文本诠释艺术,而逐渐演进为一个融合技术与规则的精密系统。通过展示计算法学的发展历程,张妮老师详细讲解了计量法学、计算法学与认知法学的演进关系,强调认知智能在提升法律系统理解能力、知识表达和逻辑推理方面的重要价值。

在积极展望技术赋能的同时,张妮老师也着重剖析了人工智能融入法律场域所面临的严峻挑战。她通过典型实例——如算法裁判中可能存在的隐含偏见、法律代码化中价值判断以及大数据预测对司法公正的潜在影响等,揭示了技术在提升效率的同时也可能带来新的伦理与制度风险。张妮老师结合司法智能化实践,揭示了法律信息语义模糊、法规冲突、常识推理等难题对智能司法系统造成的局限,并提出认知法学作为新兴交叉学科分支,在增强智能裁判可解释性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讲座现场(二)

本次讲座不仅拓宽了师生对计算法学这一前沿领域的认知边界,也激发了对未来法律人才培养的深入思考。张妮老师提出“未来的法律人,是学会代码,还是被代码取代?”这一发人深省的命题,强调唯有成为“懂法律、通技术、重伦理”的复合型法治人才,才能在技术与规则共治的时代中把握主动。讲座内容详实、案例生动,既有学科视野的拓展,也有实践路径的启示,对学院开拓计算法学等跨学科建设、进一步强化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法治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